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曾进行的一项调查就反映,超过三分之一新加坡人对英语更有共鸣,比率比对母语有共鸣的人增长更多。

他也说,许多家长认同掌握双语能力的重要,却无法为孩子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一些甚至把这个工作“外包”给增益中心。本地中年一代一般上有双语能力,较年轻的群体则有更多人的英语能力较强。

伊莱雅园小学母语部主任李欢是参与试教的其中一名教师,她觉得新推出的小精灵拼音动画和神笔汉字动画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母语课程明年将增添更多科技教具,如电子图书、汉语拼音动画等,旨在通过更多元的方式协助学生掌握母语,鼓励他们在课外自发学习并使用母语。

教育部也正与业界合作开发人工智能方案,帮助孩童培养口语能力。然而,推广母语学习需各方的支持。陈振声呼吁家长,在家多与孩子使用母语,陪孩子一起阅读,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打好基础。研究已显示,孩子年幼时多接触母语,将有助他们日后掌握好母语。

家长黄炳雄(48岁,从事资讯科技)发现念小一的儿子在学校试用了新教材后,在家也积极地上网练习。为了让儿子打好基础,他以华语为家庭用语。“英文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学的语文,上学后一定有很多机会使用,所以我让孩子从小就习惯讲华语。”

最后,课程也增添更多科技元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他举例说,教育部制作动画,由动画主人翁以有趣的故事,带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

陈振声说,这是令人关注的现象,如果什么都不做,我国将开始失去双语能力的优势。新加坡在许多护照指数榜常名列前茅,但能为世界接轨的双语能力也是同等重要的“护照”,应当珍惜。

第二,课程也将采用多元形式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掌握语文。例如:推出纸版和电子版的大图书来鼓励学生阅读,学生在家可利用电子书的互动功能,阅读图书。

第三,新教材将继续贴近日常生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运用母语。例如:让学生以母语写歌词、写社交媒体贴文来表达看法。

她受访时说,象形字是华文的特色,学生通过动画能更直接地看到字的变化,对字的构造有更深刻的印象。“拼音动画也以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认拼音。学生也可上学生学习平台(SLS),练习拼音输入法,这可鼓励他们在家自主学习。”

现行的华文课程《欢乐伙伴》自2015年推出,更新版的课程在原有基础上丰富教材,明年上小一的孩子是首批使用新课本的学生。

延伸阅读

他说:“即使孩子在学前阶段花更多时间在母语,并不会显著影响他们长远的英语能力。相较于在家只用英语的孩子,使用母语的孩子刚开始的英文能力可能比较弱。但研究也显示,大脑是有能力调适的。随着孩子上学后多接触英文,他们的英文水平会跟着进步。”

孩子幼时多接触母语 不会影响日后英文能力

教育部长陈振声星期六(8月26日)为第12届母语学习论坛主持开幕时,宣布更新教材的计划。他致辞时说,教育部检讨了目前的母语课程,向超过1万1000名学生,以及5000名家长和教师收集反馈。尽管反馈正面,但他们也提出学生在课堂以外没太多机会使用母语的问题。

教育部将通过四方面改进教材,其一是加强学生的“21世纪技能”,包括促进对跨文化的认识。他举例说,小一的马来课文将向学生介绍薄饼,以及菲律宾的春卷Lumpia,借由这些例子让学生认识区域的不同文化。

通过四方面改进教材 促进学生对跨文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