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般只供给孩子换尿布的婴儿室不同的是,新草案首次明确列出哺乳室的要求,包括须配有座椅和插座、空间最少须长宽1500毫米和1200毫米、应宽敞明亮又通风、不应设在厕所内等。
公众可到建设局网站浏览新草案详情,并可在2025年1月27日前提供意见和反馈。新的通行准则一旦生效,所有新建筑都须遵照,现有建筑如果进行任何大规模翻新工程也须采纳。
草案建议更多亲乐龄亲残疾者设施
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草案建议,在住宅单位的厕所周围预留空间,方便日后进行装修,安装斜坡等亲乐龄设施。
首次明确列出哺乳室要求 包括不应设在厕所内
林凯亭(31岁,经济分析师)7月份生下女儿,放产假后刚返回工作岗位不久。办公大楼里有哺乳室给了她很大的方便。“我妈妈说过去她得在厕所挤母乳,如今大有进步,但不是所有场所都有合适的设施让新手妈妈挤母乳。”
为了进一步改善建筑的包容性设施,草案提议在人们上下车的地方装设有盖走道,并设置座椅,为等车者提供便利。草案也建议所有建筑在常用的出入口采用包容性设计,方便残疾者出入。
医院、体育场所、公共游泳池、主题公园、民众俱乐部和公交站也应按各自的面积条件规定,设立至少一个哺乳室。
其中,草案要求总楼面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指定建筑设置至少一个哺乳室;这些建筑包括办公楼、购物商场、多用途大厦和学校。这比现有规定的1万平方米少一半,意味着更多建筑在这个要求范围之内,应设哺乳室以惠及更多正在哺乳的母亲。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2023年9月在国会答询时指出,本地总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只有300处。
本地一些商业建筑等公共空间就设置了流动哺乳舱,方便母亲出门在外时,能在干净和卫生的环境中为孩子哺乳或挤母乳。
延伸阅读
她说,新草案反映了政府对年轻家庭的支持,希望这能鼓励更多建筑业者自发遵守。“既使不是正规的哺乳室,也可以放类似哺乳舱(Lactation Pod)的设施。”
新加坡建设局星期一(12月30日)就建筑环境通行准则(Code on Accessibility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新草案展开公共咨询,向公众广征意见和反馈。
建筑环境通行准则1990年首次推出,规定建筑环境业者针对有特殊需求群体提供相关设施,每五到七年更新一次。本次检讨通行准则的委员会成员来自15个公私机构,包括社会服务组织、业界协会和政府机构。同现有的2019年通行准则比起来,2025年草案为照顾家庭、乐龄和残障人士提出多项新建议。
在冠病疫情后,越来越多建筑的电梯系统都改成了免触式按钮,新草案提议建筑业者为视障者提供触碰式或盲文指示。
由公共和私人机构组成的委员会就本地建筑环境的包容性设施提出多项建议,包括要求更多办公楼、购物商场、多用途大厦和学校等建筑提供哺乳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