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明报月刊2018年5月号,作者为香港翻译家)

译者特别强调“爆炸(或火爆)”“explosive”与“濑尿”“pissing”。其实周星驰的电影往往强调“无厘头”,所以在翻译字幕时也符合“无厘头”风格,故此亦无须深究。

菜牌翻译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实用翻译,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精彩万分的中菜菜牌妥妥贴贴地翻成英文,令英语顾客可正确无误地选择并享用心仪的中式菜肴。

“佛跳墙”这道菜,我认为翻成“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会较为合适。首先在菜牌看到这道菜名,一定会引起食家的好奇,从而有兴趣看清楚随附的说明文字,便会知道“佛跳墙”是用多种上佳的山珍海味和鲜肉炖制而成,从而增加点选这道菜式的机会。不会因为看到“Fo Tiao Qiang”三个不知所云的单音字而错过了这道闽南名菜。

而据2013年7月23日《苹果日报》的报道,某餐馆把“牛仔髀配黑椒汁”写成“牛仔脾配黑椒汁”,随之翻成“Cowboys Spleen with Black Pepper Sauce”,即是“放牧人的脾脏配黑椒汁”。问题首先是出在中文把牛仔“髀”误写成牛仔“脾”,而“脾”就是“spleen”,所以不能尽怪机器。在香港,把“髀”误写成“脾”是十分常见的。

“佛跳墙”这个命名,对原料和做法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单听其名,已令人垂涎三尺,急不及待要去尝尝这道令佛祖也动了凡心,要破戒跳出庙墙,一试其味的美食。

“捞起”坊间亦有多种不同的英译,例如“Lo Hei”“Yusheng”或“Prosperity Toss”。香港有连锁酒楼将其特别设计的“捞起”用Kongish称为“Come Lo”,谐音“襟捞”亦颇为有趣。但是无论把“捞起”音译成“Lo Hei”“Yusheng”或称为“Come Lo”,都很难表达捞得风生水起的这个意思。所以相对来说,“Prosperity Toss”是较理想的译名,一来“Prosperity”有风生水起的意思,“Toss”也富有动感,表达出菜式的互动成分,让人看后很想参与其中,共享美味。

要做好翻译,首先要了解食物的制作。“爆浆濑尿牛丸”的做法是把濑尿虾(Mantis Shrimps)熬煮成浆,再行凝固,其后切成粒状,于制作牛丸时放入其中,烹煮后,虾浆再变为液体,食时涌喷而出,故名“爆浆濑尿牛丸”。

坊间有把它译成“Pissing Beef Balls”“Bursting Beef Balls”或“Stuffed Beef Balls”,三者都有不足之处,把“pissing”一字加入菜名,除了不雅更有倒人胃口之虞。再者,西方老饕对“濑尿虾”“Mantis Shrimps”也不陌生,翻成“Pissing Shrimps”,反而令人不知所指。如果翻成“Beef Balls Squirting with Juice of Mantis Shrimps”会否更能引起兴趣和食欲呢?

再看看音译“Fo Tiao Qiang”,音译从来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往往亦不是最理想的办法。菜名音译的最大弊病在于食物内容和烹调方法的资料一切欠奉,往往十分依赖随后的附注加以说明。要凭三个对外国人而言毫无意义的单音字,引起其对这道菜的兴趣恐怕不易。

香港近年兴起一道叫“捞起”的贺年菜,在广东方言,“捞”有很多不同意思,“捞”是讨生活,而“捞起”是生活得不错之意。据说“捞起”这道菜源自东南亚新马一带,也称“捞生”,与会的人围在一起,一人一筷,齐齐动手翻动盘内的鱼生丝、蔬果丝,混合酱汁,一边喊“捞起”,寓意来年捞得风生水起。配合这道喜气洋洋的互动菜式,菜名翻译也应富有动感和寓意吉祥。

“佛跳墙”有好几种英译。

捞起

菜肴命名是一道菜肴成败关键之一,故此菜名翻译也不可掉以轻心。译者因应种种优美的中菜命名,要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手法,是乐趣,也是挑战。VPN又叫翻墙软件,“God Use VPN”即“神也翻墙”。没有在互联网年代的中国生活过的人,大概不会明白何谓“翻墙”,更不会明白VPN是翻墙软件。把“佛跳墙”翻成“神也翻墙”“God Use VPN”可说是“神译”……

“爆浆濑尿牛丸”这种街坊小吃随着周星驰的电影《食神》而掀起热潮。一种简单的食物加了“爆浆”的元素,令翻译变得有趣。

香港是世界知名的美食天堂,全球美食大多可在香港找到。同时作为东西交汇点,香港亦是全球老饕品尝中国各地名菜的最理想地点。要将中国名菜推向世界,准确生动的菜牌翻译实不可少。

看过了这些有趣的“神译”,让我们通过几个名菜的译名,来进一步探讨一下菜牌英译这个有趣的课题。

从上面讨论可见,菜肴命名是一道菜肴成败关键之一,故此菜名翻译也不可掉以轻心。译者因应种种优美的中菜命名,要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手法,是乐趣,也是挑战。我们亦可体会到过分不当依赖网上翻译容易闹笑话。而且除了语文能力外,译者对翻译题材的认识亦十分重要。对香港的翻译人员来说,把菜名译好,令外国客人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轻松地享受中国美食,这个任务可说是任重道远。

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神翻译主要源于网上电脑翻译的不当使用,普罗大众都以为只须把中文输入,再按一个键,就可得到正确无误的英文翻译,但事实证明这个想法绝对不可靠。

电影的字幕把“爆浆濑尿牛丸”译成“Explosive Pissing Beef Balls”即“爆炸(或火爆)濑尿牛丸”。

中式菜肴通过不同的命名方法,将菜肴的声、色、味和背后的典故清楚带出。有平铺直叙的像“菜心炒牛肉”“清蒸石斑鱼”等,亦有引人入胜的铺陈像“灯影牛肉”“炝虎尾”“蚂蚁上树”等。因应不同的命名方法,翻译员亦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法,例如“形式对等”“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等来应对。

对中国人来说,“佛跳墙”这个菜名,一看即产生共鸣,因为大家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但一旦要把“佛跳墙”翻成英语,文化底蕴就成为最大的障碍。

先说说“God Use VPN”这个“神译”。将“God Use VPN”再倒翻成中文,就会变成“神也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又叫翻墙软件,“God Use VPN”即“神也翻墙”。没有在互联网年代的中国生活过的人,大概不会明白何谓“翻墙”,更不会明白VPN是翻墙软件。把“佛跳墙”翻成“神也翻墙”“God Use VPN”可说是“神译”,但似乎是在意于戏谑或带政治讽刺,多于老老实实作为一个菜名的翻译,但创意亦值得欣赏。

  1. 音译 Fo Tiao Qiang
  2. 直译 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
  3. “神译”God Use VPN

爆浆濑尿牛丸

外国食家看到“Ants Climbing Up Trees”这种菜名时,大概就如广东人看到江浙菜菜牌中的“醉转弯”“红烧划水”“火方响铃”“炝虎尾”和“赛螃蟹”等菜名一样都有跃跃欲尝的冲动罢。

中国的城市当中,香港较为西化,平均英语水平亦较佳,中菜名称西译的质量亦应不俗,可惜某家餐馆因节省成本,没有聘用专业翻译员来翻译菜牌,而弄出把“牛柏叶”翻成“Albert Yip”和把“手打墨鱼丸”翻成“Mexican Hand Fighting Fish”这种国际笑话级的“神译”。(此酒家已确定是聘用了内地大学生作翻译)这其实是不恰当使用网上翻译的不理想结果。此外亦有不少人以Kongish来翻译菜牌,因而出现“啫啫鸡煲”(Sizzling Chicken Pot)翻成“JJ Chicken Pot”而“口水鸡”亦由“Mouth Watering Spicy Chicken”变成“Saliva Chicken”。

此外,按《东方日报》2014年4月2日的报道,在最高学府的大学餐厅也找到不可思议的翻译,某大学餐厅把“炸鸡髀薯条”译成“Fried Chicken Leg with French”变成了“炸鸡髀配法国人”。

例如“清蒸石斑”可直接翻译成“Steamed Grouper”,但如果把“蚂蚁上树”音译成“Ma Yi Shang Shu”或按菜式内容翻成“Sauteed 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则原先设计“蚂蚁上树”这个精彩菜名的心血可谓付诸东流,如果翻成“Ants Climbing Up Trees”再加上“Sauteed 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就可保留中文原名那种活灵活现的特色,更吸引外国食家的兴趣。

佛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