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党必然要反思此次选举结果,就如李总理所说的,会虚心接受人民所给予的明确委托,不断改进对国家的治理;也期望与国会反对党有极积的合作。

在我看来,这次大选并不只关乎选情、论政、引进多少新议员、拿下多少议席等等;而是新加坡面向更复杂和更不稳定的世界格局的一次国会选举。国家若要有更充分的准备,制定更有利于国民的政策,就必须具备一个重要条件:建设更完善的政治制度,使其能成为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并由此发挥我国的地缘政治优势。

有些政治观察家认为,大选结果所反映的基调,主要还是更多选民期望社会正义和多元声音,能在国会里充分表达和受到执政党重视,也反映年轻选民更希望政府聆听和接受他们的诉求。

根据传媒报道,这次大选基本反映了以下几大类诉求,包括:国会要有更多元的声音;改善选区内的设施;缓解生活压力,如生活费高涨、就业等问题;促使行动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更愿意听取社会不同意见;符合年轻一代选民的心声,包括更开放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更有可能实现他们的个人志向;迫切希望我国反对党在国会里有足够的议席,起到更极积的作用,包括制衡与监督政策制定、加强公共行政透明度等等。

反过来说,选民对这个诉求到底有多少认识?有人认为它与反对声音是相同的,结果可能是国会里越来越多“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声音。这将造成国会有更多杂音,在政策制定上失去长远方向,与国会监督政府、为民请命和政策协调的本意背道而驰。

我希望我国的政治制度,不会有一天走向这种矫枉过正的处境。

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将在新一届国会成为反对党领袖,深具意义,一些政治观察家认为是开启国会两党制的重要一步。我认为,这与两党制无关;早些年国会曾想授予刘程強“非正式国会反对党领袖”,但他拒绝了。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未来总理王瑞杰所带领的团队,在东海岸集选区险胜;另一名第四代领导班子部长领军的团队,在盛港集选区败下阵来。这些应该都不是行动党所预期的结果。

从新一届国会开始,期望执政党能继续极积推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政策,同时提升国会多党协作。这将会是新加坡建国以来的突破性政治发展进程。

国会有多元声音的诉求若逐渐形成长远趋势,这会是执政党在每次大选所无法迴避的课题。这样的诉求与“我办事,你放心”的政治承诺并不冲突。

正式确认反对党领袖的地位,具体加强了反对党在国会对政策制定与辩论的参与及协调工作,也让反对党有更多机会参与各个政府国会委员会;同时,这显示执政党终于伸出双手,正式接受反对党在国会的重要作用和贡献。这也算是新加坡政治进程的新里程碑,比空泛的“有多元声音”更为深刻和具现实意义。

(作者是退休人士,曾担任跨国企业高管)

不过,从另一个层面看,“国会有多元声音”的诉求,若成为越来越受选民关注的选举主轴,必然造成选票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更多不可预知的“险胜”情况。这是不是能选出治国人才的稳定制度?

我国在冠病疫情和经济衰退夹击的危机中举行大选,许多政治观察家选前都看好人民行动党能像过去那样以高得票率胜出。选举结果并不像大家所预测的,行动党只能以“满意”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