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疫情一直不放松,严把关,终于在八个多月后迎来根本的胜利。新加坡虽在客工宿舍管理上曾有所失误,好在及时调整,严控源头,也迎来佳绩。

许多人痛惜而又不解,新加坡疫情渐有好转,为何这些品牌老店坚持不到最后?不是说,经济探底之后,就会复苏,为何偏偏倒在了黎明之前?

罗敏申百货日前宣布关门的消息,在各大网站和朋友圈刷爆了屏。这家在新加坡营运162年的知名老店,成为冠状病毒疫情下的又一牺牲品。不少朋友连夜赶到乌节路与昔日的最爱合影留念、道别。

达尔文曾说,自然界生存下来的人,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能够适应变化的人。

孙子兵法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既然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我们唯有从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目前受疫情影响最深的行业,当属旅游航空业,不少公司相继倒闭,也有公司没有坐以待闭,而是选择破局。新航近期就推出不起飞的航空餐体验和“探索新航”等活动,本地一些游轮也开始推出无目的地的航游,他们无不希望借此创收渡过难关。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关键,面对危机,积极调整办公模式和产业结构,也极为必要。

冠状病毒是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门要带口罩,不得群聚逾矩,出国旅行受限。与冠病长期共存已成为时下的新常态,而这种新常态还看不出何时会被打破和结束。在新常态下,国家封锁,产业停滞,全球供应链被打乱,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消费方式无不受到波及。

疫情所带来的巨变,对大多数旁观者而言,是突发的,但在这突发背后,其实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渐进演变。这些知名品牌之所以前仆后继地倒下,一方面是难敌来势汹汹的疫情,另一方面自身的问题早已潜伏多时。

“新常态”(New Normal)曾是经济学界最流行的词汇,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El-Erian)于2010年提出,认为经济不会出现快速V型复苏,而是会出现较长时间的疲软与滞涨。

好花不再开,好景不再来。在新常态下,没有了我们喜爱的品牌,没有了我们期待中的V型复苏,怎么办?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原本好好的一副牌,打得稀乱,疫情一波又一波,何时是尽头。

对国家来说,因地制宜,结合国情进行调整极其重要。

全球经济增长短期内之所以很难修复,一方面是因为冠病疫情的持续性和间断的反弹,对全球公共卫生医疗体系都是较大考验;另一方面疫情对全球贸易体系也造成严重创伤。目前,国际贸易和全球市场几乎处于“搁浅”状态。

(作者任职于电子产业)

疫情不过是压倒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里曾有这样一段对话:甲:你是怎么破产的?乙:两个方式。先是渐进的,然后是突然的。

当弹性工作制包括居家办公成为新常态时,作为老板,不仅要适应,还要积极做出调整,比如添置电脑时优先考虑笔记本电脑,以应对居家办公的需要。冲击较大的零售行业,引进和采用强大的在线业务,业绩才能不减反增。

此次疫情对全球来说,无疑都是一次重击,对世界各国都是一次大洗牌。

我们不幸见证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但日子还是得过,面向被疫情撕裂的未来,与其哀怨失业和不适,不如考虑增加一些技能伴身,以应对行业的变化和冲击。唯有适应变化,顺势调整,等时局好转时才能抓住机会,渐渐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若是把新常态当作避风港,随波逐流,或心存侥幸,只能以失败告终。

伤筋动骨之后,元气大伤,修复谈何容易?

再看看一些欧美国家,疫情控制则让人大跌眼镜。战略藐视确实一贯坚持,可战术上也一样轻敌,与其说是彻头彻尾的轻视,不如说是从开始就举起了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