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空作业培训课程中,许多员工在上课时会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各种安全配备,以及了解安全风险,为何许多有经验的工人之后却没有实践?或许一方面是雇主没有正视与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比如在这起事件中,他们不能在有防水要求的屋顶地面随意钉上固定钩,正确的方法是在工程开始之前,在工人须要走动的范围,预先安装救生绳(lifeline),过后才允许开工。但是,如果雇主没有准备,工人也应该主动提出要求,不能嫌麻烦,也不要以为没人看到。
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不知危险,或许是经验不足,但是戴着白色安全帽的一般是有经验的督工,为何他也会犯上这样的低级错误?如果工人俯身失衡或因踢到地上多条钢缆而失足跌下楼,难道督工以为单凭双手就能救人?
裕廊西71街的多座组屋目前正在进行翻新工程,有几座的外墙正在重新粉刷,工程须要在屋顶上安装吊架。凡是涉及屋顶和外墙吊架的各类工程,安全风险是最高的,也应更严格地采取各种安全措施。
一般人看到两个人身上都已穿戴着安全背带,不会觉得不妥,但是,在屋顶平台边缘工作,现场必须有额外的固定挂钩,或者额外的伸缩式区域限制安全索来限制他们活动的范围。身上的安全背带没有钩在固定装置,一旦人跌下,身上的安全背带将不能发挥作用。
但是,10月7日早上,我从比第711座组屋楼顶还高的位置,看到两名工人在为楼下的升降台装置做准备,当时发现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他们在安全背带没有固定扣着的保护下,俯身往外用力拉扯钢缆。
目前许多组屋屋顶已经安装太阳能系统,一般上,这些固定在地上的太阳能板支架可充作可靠的固定装置,能承受一定重量的拉扯(人体坠落时的冲击力),把救生绳的钩扣在这些支架上,就能成为救生绳的一部分。
这类问题要解决,其实也有高科技手段能监督和提醒各方,我多次向有关各方提出科技辅助管理建议,但无论是建设局、人力部或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都对建议没反应。我们不能只依赖传统做法——不断呼吁各方注重工作场所的安全,应该也要考虑避免工伤意外的新手段和途径。
人力部透露,到目前为止,本地今年的工伤致命事故已高达39起,上半年的资料提到其中七起涉及高空坠落,另外四人因滑倒、绊倒和跌倒意外身亡。初步调查发现,如果采取正确的工作场所安全和卫生防范措施,可避免许多致命事故。
无论如何,通过传统的宣导、突击检查和罚款手段,成效有限。在缺乏人手的各行各业,如不想花钱解决问题,大家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消极地博运气,工伤事故又怎么可能减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