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内容分五个章节:探索世界、艺术与自然、艺术家与书籍、书籍与思想和书籍与想象力,每一个展区的介绍文字简练而富深意:“书籍历史映照了思想史。书籍改变了历史的轨道,散播思想改变世界。跨越不同文化与时代,书籍扮演了高度象征性与标志性的角色。”(书籍与思想) “植物插图融合了科学与艺术。时至今日数码影像,植物绘图仍是理解、表现植物生命的最佳媒介。”(艺术与自然)

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四楼正举行“书籍的世界”展览。(赵琬仪摄)

展览名为“书籍的世界”(World of the Book),我从最后第二部分逆时钟开始看。又顺时钟看一遍。图书馆展览选题平平无奇,也只有爱书人和喜欢阅读的人感兴趣。但我为策展人的视野和目光而停驻。

书本有很多形式,每个时代条件推动着书籍流行的形式。形式与内容,作者与读者,环环相连,却不一定每一环都发挥同等引力。读者饥渴,书籍印刷可以粗糙些。时至今日,书籍其实是落后于时代的媒介——占地方惹灰尘,携带不便,与功利挂帅、快速移动的大时代格格不入。

非关流行,非关便捷,用有形之物寄托无价才情,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引人无法自拔,浪漫而奢侈。

初次到访,我是冲着阅览室而来,想亲身体验经典穹顶天窗下书桌如阳光辐射排列的空间氛围。为了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搭电梯又走楼梯在八角形建筑里移动,意外地走进了四楼展览空间。

这座图书馆与墨尔本大学同龄,一直保留原址,矗立于热闹繁华的市中心,向市民与访客展现维多利亚时期学院派古典建筑与设计的风华。图书馆20世纪中后期经历几个阶段的翻新工程。 最新的装修工程完工于冠病疫情暴发前,增设的设施空间锁定现代人的需求——与他人聚会集思广益、一个人埋头静思脑力激荡,也优化儿童阅读空间,提供帮助儿童识字阅读的免费活动。

我一边欣赏展览,一边放纵思绪游荡,沉浸在老建筑的温润时光,任由不同时代汇集的浩渺书海,撑起一叶轻舟开启没有地图,没有出发与目的地的旅程。走出图书馆时,春阳和煦,树叶新绿,仍是早晨,我却感到千年一瞬的时空错落。

展览引用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已故的美国小说家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一段话:我们都会死。这也许是生命的意义。但是我们有语言相伴。这也许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时代纷扰,保持思绪清明,心灵宁静太可贵。手机不离手的大家都病得不浅。有人去万人演唱会同歌同泣,有人去巨型体育场朝拜竞技竞赛接受荣辱洗礼,也有人亲近大自然攀险峰走密林吸取天地精华……这些都很好,还有免费开放的老图书馆以岁月洗练的空间,承受时代挑战的书籍,欢迎有心人安放快乐的,还有烦恼的。

爱书人的底气在于,书本自成一格,是工艺艺术,也是文图艺术,以及非物质所能完全承载的思想、情感、回忆栖身不朽的不二之选。创作者才华横溢,书是留下来的艺术品,读者是时间。非关流行,非关便捷,用有形之物寄托无价才情,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引人无法自拔,浪漫而奢侈。

延伸阅读

走进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State Library Victoria)阅览室,抬头看见穹顶天窗晒下春日晨光,时间在这一刻放缓了。登门入室之前,我还想着这一天还要逛南墨尔本市集、St Kilda海滩,最好晚餐前还跑一趟购物街Chapel St打卡……这座拥有约170年历史、世界最早对外免费开放图书馆之一的老建筑却让人暂时忘记了室外的世界。

从书籍的起源形体、历史发展、功用、影响力、工艺生产方、做书人、写作者等多变的视角,配合珍本、画卷,梳理书籍作为人类智慧与情感的载体,这个部分凭借读者个人经历和需要,收获因人而异。引人入胜的是,书籍世界自成一个博大精深且迷人的人文宇宙,如何吸引一代一代人展开书籍的旅程,乐而忘返。否认书籍价值,是在否认人类的精神存在,这份沉重感落在今日显得乱世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