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心脏病,还能运动吗?研究表明,即使有心脏病,在急性发作得到解决后,还是应适当运动。对于有潜在心脏病的人来说,更需要通过运动,改善心脏和整体健康,但前提是,运动量必须在合理范围,并且要注意避免加剧既有疾病。

建议患者口干时,可轻啜一口水来湿润嘴巴,避免狂饮。另外,可使用有刻度的水瓶来预计和分配一天的饮用量。

延伸阅读

心脏衰竭患者每日可饮用不多于2公升的液体,这不仅指饮用水,还包括汤、蔬菜及水果的水分。一些水果如西瓜、草莓和哈密瓜有极高水分,患者要注意进食量。

对有心脏病的人来说,低强度锻炼是好的开始。蓝施宁指出,刚开始运动,应从低强度锻炼做起,监测身体在运动时和运动后的反应,以及第二天睡醒后的身体状况。例如,从步行10至15分钟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步行的时间或速度。心脏疾病较轻微的人甚至可以慢跑,但建议先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并获得允许。

开始运动时,可在较高的平台做倾斜俯卧撑。若要增加锻炼难度,可移到较低的平台。(受访者提供)

在锻炼过程中,呼吸频率增加很正常。这是因为心脏须要应付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量增加的情况而在努力工作。但一旦发生呼吸困难或其他症状如头晕、冒冷汗、胸痛或不适,都要停止运动并尽快求医。

深蹲有利于增强四肢力量,又不会对心脏施加过度压力。(受访者提供)

利用自体重做的力量训练,包括深蹲和倾斜俯卧撑(incline push-ups)。这两项训练有利于增强四肢力量,又不会对心脏施加过度压力。一旦感觉身体变得强壮,在做下蹲动作时不妨手持哑铃,或在做倾斜俯卧撑时将手移到较低的平台上,使斜面角度变小,增加俯卧撑的难度。

心脏病人在运动时,可使用心率监测腕表或是脉搏血氧仪(pulse oximeter)测量心率。由保健促进局分发的体能追踪器(fitness tracker)也能用于监测运动时的心率。蓝施宁解释:“脉搏血氧仪是一种可同时测量心率和血氧水平的仪器。使用时,要避免剧烈的动作,以确保测量的指数准确。”

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断舍离”才能让我们的头脑腾出空间去追求真正重要的东西。这期杂志通过《心灵》探讨大脑如何做到断舍离,把自己的关注点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深化日常的快乐与幸福感。

本期《医者仁心》专访行医30多年的知名胃肠道和腹腔镜手术外科医生陆志明医生,了解他在医学上如何追求精工细作、专心致志的日本职人精神。其他精彩内容包括:三食疗方对抗更年期潮热,步步为“赢”走出健康,慢性疼痛拖不得,家有一老最怕跌倒等。每本《健康No.1》售价5元,于全岛书局、Buzz、报摊热卖中。

★小提醒:心脏衰竭患者可喝多少水

第56期《健康No.1》探讨人们关注的心脏健康课题。(《健康No.1》提供)

对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适当运动有益于强健心脏。他们可根据疾病轻重,选择强度高或低的运动。受访物理治疗师说,患者应该定期做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阻力运动和伸展运动。要注意的是,最好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以免对心脏造成过度负担。

对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适当运动尤其有益于强健心脏。邱德拔医院复健服务中心高级物理治疗师蓝施宁说,有三种类型的运动是任何人,包括有心脏疾病的人都应该定期做的。这包括有氧运动、阻力运动(也称为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

监测心率和血氧水平

(本文摘录自最新第56期《健康No.1》杂志)

研究显示,有氧运动能改善心脏问题。蓝施宁说,开始锻炼时,可先从每天几分钟开始,再循序渐进到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果心脏病人有定期锻炼的习惯,并且得到医生的许可,可考虑做中等强度的锻炼,如游泳或快走。

心脏疾病是夺命“杀手”。最新出版的第56期《健康No.1》,集中谈心肌梗塞、心内膜炎、主动脉剥离等心脏疾病,并从饮食、运动和中医药的角度,分享可从日常生活做起的护心方法。

患有心脏疾病者,可根据疾病的轻重,选择强度高或低的运动。蓝施宁说,伸展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可以每天做,虽然这对心脏健康没有任何直接影响,但能改善身体的灵活度,减少疼痛和僵硬问题。她解释:“久坐会导致肌肉紧绷僵硬,伸展四肢是开始锻炼的好方法。因为每个动作都很简单,不太可能造成疲劳或呼吸困难。” 

要提醒的是,有心脏疾病的人,最好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以免对心脏造成过度负担。这包括避免在进行任何使力的活动时屏住呼吸,或举起的重物超出自己能承受的范围。运动前也应确保做足热身运动。

融入利用体重的力量训练

伸展运动可以每天做

蓝施宁建议在日常锻炼中融入利用体重的力量训练,因为这类运动对心脏的负荷较小,而且是安全的。

第56期《健康No.1》出版 健康从心开始

也有研究指出,帮助强化四肢的力量训练,能减少日常活动对心脏的负荷。一般的力量训练可以每周做两到三次,每隔一天做一次,让肌肉有足够时间恢复。

若要从事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如远足或使用健身器材,必须先咨询专业医疗人员,了解如何安全进行这些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指出,任何人不论年龄、性别或身体状况,适量运动都对身体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