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许连碹说,2022年至2023年,环境局平均每年接获约2万7100份居民高楼乱扔垃圾的反馈,这比2020年至2021年接获的约3万3500份的年平均数要低很多。

除了使用分辨率更高和监测时间更长的监察摄像机,当局也计划在更隐蔽的地点设摄像头,以更好地侦测高楼抛物行为,提高公众的认知,以及增强监控设备对违规者的威慑力。

国家环境局今年将采取新措施来提升高楼抛物侦测率,包括使用分辨率更高和监测时间更长的监察摄像机,并在更多隐蔽事发地点部署摄像头,以更好地监测高楼抛物行为,提高相关措施对公众的威慑力。

不过,她说,目前部署无人机飞行监控存在挑战,例如,电池寿命不够长,无法进行持续监控,以及涉及安全风险。“因为是高楼,无人机飞行可能会引起安全和隐私问题。”

许连碹提到,从2021年至2023年,当局在约30%的监察摄像机中,发现高楼抛物行为,共采取3300多次执法行动。

目前部署无人机飞行监控存在挑战

许连碹答复裕廊集选区议员陈有明医生的询问时指出,针对居住于监控死角的高楼抛物者自认为可逃脱惩罚的情况,当局会加强宣导工作,了解如何让人们养成更具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设法获得更多社区协助,来收集地面情报和证据,以促进对高楼抛物行为的管控。

她说:“根据天气、监控时长和摄像头对违法者的可见度等因素,对高楼乱扔垃圾行为的侦测所得可能会有不同,导致每年的执法率出现波动。”

针对无法部署摄像头的情形,环境局将加强对受影响高楼内住户的教育和宣导,进行定点监控,并开展进一步调查。

许连碹答复义顺集选区议员陈浍敏的询问时说,遇到精神或心理健康情况欠佳的高楼抛物者时,当局会与家属协商,鼓励他们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并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案,包括设立栅栏,阻止他们乱扔垃圾。

谈及处罚力度,她说,自2014年起,高楼抛物者须接受审讯,初犯者最高刑罚为罚款2000元、第二次被控可被罚款最高4000元、第三次或以上最高1万元。法庭也有权发出劳改令。

她说,2021年至2023年期间,当局对7400个惯性高楼抛物单位中的约97.1%部署了摄像头,其余因街区设计和布局,以及缺乏适当的有利位置而作罢。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星期三(1月8日)在国会答复口头询问时做出上述宣布。

她强调,针对特殊情况和案例须要制定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没有一刀切的方法,“但总的来说,通过执法、教育和宣导,我们希望将这类反社会行为的数量降至最低”。

她指出,若高楼抛物问题在当局发布提醒后仍持续,环境局将展开调查以确定违规组屋单位,并设具有视频分析功能的监察摄像头,来捕捉高楼乱扔垃圾的行为,并推进执法工作。

许连碹也指出,当局将继续探索可用的技术,包括跟上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例如与业界合作加强视频分析功能,以及不排除拟用无人机高空侦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