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峄受访时说,多动症曾为他的校园生活带来不少误解。“刚开始,同学们对多动症缺乏了解,也不懂得如何与我相处。例如在小组作业中,他们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准备,而我反应较快,这种差异常常引发争执和误会。”
通过辅导 学会表达与控制情绪
延伸阅读
李卓峄通过普通学术班(Normal Academic)进入中华中学,并在一年内顺利转入快捷班。在课程辅助活动中,他凭着出色表现,去年获得了中学童子军仅次于总统童军奖章的总监奖章(Chief Commissioner’s Award)。
后来,他通过辅导逐步调整自己。“辅导让我能够自由表达感受,同时学会管理情绪。当情绪不稳定时,我会尝试冷静下来,或暂时离开以缓解状况。”
陪伴李卓峄四年的年级主任张可欣(40岁)对他的成长感到欣慰。张可欣受访时说,李卓峄的母亲在他升中一之前就向学校说明了他的情况,因此教师提前了解了他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
问及如何平衡学业和课程辅助活动时,李卓峄说,他通常会留在学校完成功课,回家后安排课程辅助活动的相关事务。作为童军领袖,他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安排活动,比如平日的训练和露营等。
“为了帮助他适应中学生活,我们安排了辅导课程和定期会面,并提供支持。我每天早上都会经过他的教室,确保一切正常,并观察他与同学的互动。”
在小学三、四年级时,教师发现李卓峄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冲动,于是联系了学校辅导员。在辅导员的建议下,他接受了相关评估,九岁时被确诊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俗称多动症),以及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简称ODD)。
中华中学学生李卓峄(16岁)在小学时曾因情绪失控将椅子扔出课堂,后被诊断患有多动症和对立违抗性障碍。升上中学后,在教师和学校辅导员的帮助下,他逐渐学会调节情绪和控制行为,并在O水准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成功进入理工学院修读电影专业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