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名学者的话颇有道理。不过,倘若错误没及时纠正,不良习惯一旦养成,要扭转过来可就事倍功半了。举个例子说,好多学生写“口”字并没遵照笔顺。他们先写一竖,再以反时钟方向完成其他笔画,把一个方正的“口”字,写成椭圆形,极像英文字母的O。这种现象颇为普遍,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
我国环境特殊,华文华语的教与学一向面对诸多挑战。在不降低程度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敬爱这种语言,认真有效地学习,是一项艰巨但不容忽视的任务。
语言学习者不可敬畏语言,相反地,必须敬爱语言,这样他们才会设法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学习。我在《联合早报》就看到一个实例,那是我国空军军官颜睿易。他于10月8日发表《在英语环境中锻炼华文的困难》一文,表示华文固然难学,自己却爱学,除了平日尽量用华语与朋友沟通,也坚持每个月写一篇文章,借此锻炼,不让华文退步。颜君学习华文华语的热忱,让人敬佩。
的确,语言使用者必须敬畏语言,但语言学习者可不能抱此态度;否则,因担心使用时犯错,进而产生畏惧心理,对学习是没有好处的。由于不敢尝试,久而久之就会疏远,甚至排斥。
《欢乐伙伴》六年级下册有一系列附录,包括识读字总表、识写字总表、多音字我会读、量词我会用、标点符号歌、词句百宝箱、常写错的字等,这些资料都很有用处。如果再辑录一份以识写字构成的“分级词语表”,将有助于学生复习与巩固,教师设题时也可参照,避免超出范围。目前,在市面上可轻易买到一些学校的考题,稍稍翻阅,就会发现许多生词,既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也失去考查的意义。
从明年开始,教育部将陆续推出中学华文新教材;紧接着,相信会考的出题蓝图也会调整。频频改革以求与时俱进自然是好事,但教材编写应有延续性,测试方式也要避免复杂化,学生才能适应与得益。
语文专家汪惠迪9月19日在《联合早报·言论》发表鸿文《敬畏语言》,反映时人误用华文华语的情况,并建议语言使用者务必敬畏语言,以免误导读者,贻笑大方。汪先生的言论引起关注,跟进的文章不少。
小学华文课本《欢乐伙伴》整套教材已编制完成,质量确实有所提高,但词语量偏多,程度稍弱的学生似乎穷于应付。如何协助学生学习词语,正确使用词语,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据悉,服务于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的特级教师即将进驻校园。他们研究有年,经验丰富,希望能够在这方面作出贡献。
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只要知错能改,还是能够取得成功。不久前,在本地举行的“华文作为第二语文的教与学”研讨会上,一名学者提醒家长和教师,别急于纠正孩子,抹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鉴于华文的重要性日增,即使难学,也不可不学。为激发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最近几年,教育部不断强调乐学,各方也采取措施积极配合,但仍有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