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乌斯曼·阿旺虽然语言上受安哇尔影响,但其感情丰富,诗作反映被压迫者的声音,同时也追求种族和谐。
出生于印尼的廖建裕,自1959年来到新加坡南洋大学升学时期,便开始将马来文诗歌翻译成华文,多年来致力于沟通两种语文的诗歌交流。
在这本书中,廖建裕译介了四位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诗人——马苏里(Masuri S. N.)、乌斯曼·阿旺(Usman Awang)、古士·慕思(Gus Mus)与凯里尔·安哇尔(Chairil Anwar)的艺术成就与作品。
本书由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出版,东南区市长阀贺米为新书发布会嘉宾。
阀贺米致辞时感谢廖建裕建立沟通桥梁,他相信译作将促进文化交流,此外也能让更多人了解新加坡诗人马苏里在现代马来世界的艺术地位。
上述三名诗人已经去世,唯一还健在的是古士·慕思。廖建裕说,虽然古士·慕思在印尼是一名回教传教师,但他的诗作“具备对社会不公的谴责,也具备高度幽默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被压迫者的同情,超越了宗教。”
廖建裕致辞时说,安哇尔是印尼诗歌的奠基者,创造了新的语言,至今无人超越。他很早就去世,可谓天才自古遭天嫉,但传世70多首作品,很多已成为经典。
本地学者、诗人廖建裕新书《新、马、印当代马来诗坛泰斗及其作品译介》上周六(2月26日)在国家图书馆发布。
马来文原诗与华文译作并列
廖建裕将马来文原诗与华文译作并列,希望读者也能感受到原文语言之美。
本书中的诗论篇章,2017年至2021年曾发表在《联合早报·文艺城》。
廖建裕教授在发布会上以三语致辞。他说,虽然他从事学术工作,但诗歌始终是他的初恋。谈及个人的翻译生涯,他说:“我视自己为桥梁,沟通两个文化与社群。”
新加坡诗人马苏里则是多产诗人,被誉为马来新诗之父,留下《我的狮子城》等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