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义工。
社会工作是一项寻求改善个人、家庭,甚至整个社区社会功能的职业。针对医疗社工的工作,黄廷方综合医院医疗社工陈民凯(28岁)说,他们的职责是照顾因健康状况欠佳和遭受外伤,在处理情绪、社会心理、经济和医疗护理问题上可能遇到困难的病人亦或其家属,这可包括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
陈育瑄坦言:“在帮助病患或他们的家属的同时,我们往往从中收获许多,包括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如我曾在疫情前拜访一对刚丧失孩子的夫妇,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援助,大约一年后他们主动联系我,提出意愿加入医院的互助小组当志愿者,与其他丧失孩子的家长分享自身经历。”
●针对年长群体及其看护者:
陈民凯指出,医疗社工所提供的援助服务可涵盖以下几个常见范围:
国立大学医院医疗社工陈育瑄(27岁)与林玉冰也指出,医疗社工的日常工作往往还须要与其他医疗部门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以及医院以外的福利机构或社区组织合作,提供患者与其家人或看护人所需的心理辅导,协助他们处理经济支援等涉及医疗护理服务的事项。
林玉冰说:“我在所属的亚历山大医院,会接触到门诊部与住院的病患,有些医疗社工还会负责不同项目。我现在担任社区医疗社工,专注于帮助因心理及家庭因素而导致常入院的病患,以及因长期照顾年长者、失智症患者而承受心理压力的看护者。”
英语线上讲座
●经济辅助:病人经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包括无力支付医疗费。因此,医疗社工的职责之一是评估患者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并协助申请保健基金(Medifund)等资助。
工作范围横跨社会、心理与经济援助
陈民凯与亚历山大医院医疗社工林玉冰(39岁)提到,医疗社工与一般社工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医院或医疗机构里工作,相同之处是两者不单是针对个人寻求改善困境的方法,也包括钻研个人所处的社会系统,以及了解环境如何对个人产生影响,因此须要经常跟当事人的家人和另一半互动与合作。
3月15日是“世界社会工作日”,联合早报记者访问三名医疗社工,了解他们的职责范围,如何确保病患获得妥善的医疗照顾,以及所需的资源,协助病患更积极地面对病情。医疗社工也会给予病患及其家属生活与心理咨询援助,充当他们的引路灯,指引病患发掘自身能力,找到治疗康复的路。
助人之余也有收获
新加坡协助残障者自立局(SG Enable,简称新协立)网站:www.sgenable.sg
护联中心(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网站:www.aic.sg
本月15日是“世界社会工作日”(World Social Work Day),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广泛分布在社会福利机构、社区建设及医疗服务等众多领域。这当中,协助病患获得妥善医疗照顾,同时给予他们生活与心理咨询援助的医疗社工,是病患及其家属或看护者的重要支柱,帮助他们掌握所需的资源,有助病患更积极地面对病情。
●我们不是要将住院病患赶回家。
陈育瑄在医院门诊部的工作包括处理援助计划,如协助经济有困难的病人申请补助金支付医疗费用等,而住院患者的案例主要通过医生转介,他们会先评估病人情况,才给予不同患者所需的适当协助。在疫情前,他们也会做家访,但如今多数转为线上咨询。
陈民凯则忆述自己曾被一名病患家属责骂的经历。他说:“那名家属急于见在急诊室接受治疗的年迈母亲,我的任务是为他们做一项财务评估,以协助他的母亲支付未偿还的医疗费用,但结果变成为他提供心理支持性辅导,帮助他应对因担忧母亲所引起的焦虑情绪。我也从这事件中了解到,住院对有些家庭来说可构成相当庞大的压力,而有些时候,患者或其家人需要的或许只是愿意倾听的耳朵,协助他们恢复镇静。”
与多学科医疗团队合作
●风险评估:针对有潜在安全问题的病人,如遭受家庭暴力的患者或有自杀意念的病人,医疗社工会做风险评估。这包括与多学科团队一起为患者制定安全计划,并将他们与相关机构联系起来,跟进情况。如可为面临家暴的病患安排临时避难所,或与其他家庭成员联系,探讨其他的住宿选择并为病人建立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以获得所需的支持。
●个案咨询与辅导:当患者首次被诊断出患有某种疾病时,病人及其家属通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医疗社工会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咨询援助,包括心理辅导。譬如,在医生宣布难以接受的诊断结果后,医疗社工可向病患及其家人提供情绪和心理方面的支持。随后根据情况,医疗社工也可能与病患及其家人讨论有关慢性疾病的长期护理计划。
随着本地人口老龄化,林玉冰希望倡导为患者提供更多在家护理的资源,让更多年长者能与另一半继续待在熟悉的环境中获得适当护理。
年长一辈对社工的普遍印象是提供支援的义工志愿者,但其实医疗社会工作是须考取大学文凭的专业。陈育瑄说,医疗社工的工作不单是跟病患或其家人、看护者聊天,当中有许多准备工作或许是人们不知晓的,包括帮助联系相关的社区护理机构,并协助病患准备文件如病况报告,以及在他们出院后继续跟进情况。
受访医疗社工指出,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因为不知道如何寻找所需支援,有时会感到彷徨无助,像在黑暗中摸索道路的迷途者,而医疗社工犹如灯火照亮前进的方向,指引他们发掘自身能力,找到出路。
黄廷方综合医院医疗社工将在3月26日(星期六)上午11时至中午12时,举办英语线上讲座“认识医疗保健花费管理与看护者资源”(Healthcare Financing and Caregiver Resources)分享更多关于管理医疗保健花费与看护者可善用的资源等信息。公众可免费参与,但须提前上网报名。
医疗社工专业的误区
林玉冰说,除了为病人推荐合适的援助资源外,医疗社工还会协助病人转介至适合的护理服务提供者。陈育瑄进一步说明,由于医疗社工所处理的病患状况十分广泛,若病患或看护者不确定是否应该或是如何向医疗社工求助,首先可直接告知自己的主治医生所面临的状况,并由医生转介给适当的护理人员来协助处理。
报名网址:tinyurl.com/JCHcaregivertalk2022-signup
面对人口老龄化,本地人所需的相关医疗护理不断增加,因此宜提早开始保健护理计划。
病患与看护者寻求支援的管道
认识医疗保健花费管理与看护者资源
陈民凯说,医疗社工的出发点是协助病患及其家人或看护者掌握自力更生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给予支援,因此有些患者可能误以为他们拒绝提供援助。如对病患状况不甚了解的家属可能想将病患安置在疗养院,但医疗社工会推荐病患家人接受看护者培训,以及接触社区服务来支持患者接受适当的社区护理,助病患更好地安享晚年。
●我们不只是专注于协助低收入家庭。
林玉冰指出,在病人住院期间,医疗社工会尽早与患者及其家属取得联系,以确保他们为出院做好充分准备,因为有些患者所需的额外医疗设备或护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处理。
至今人们对医疗社工的认识,仍存有误解。受访医疗社工提出常见误区,并做出澄清。
医疗社工所提供的支持并不限于经济援助,也包括为病人和看护者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关于护理选择的建议。这可包括协助病患善用适当的社区医疗护理资源应对与医疗状况相关的事项,如出院后参与社区康复计划及支援互助小组活动等。
虽然医疗社工没有明确划分的专项,但以国大医院医疗社工陈育瑄为例,她被安排到“妇女与孩童”团队,较多负责处理涉及孕妇、单亲妈妈与儿童如特需孩童方面的案例。她说:“像单亲妈妈可能在怀孕过程中较欠缺身边家人或伴侣支持,我们能协助她们接触相关的护理计划与资源,为她们升格为人母做足准备,降低其焦虑情绪。”
●护理和出院计划:通过与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对患者的护理需求做出整体评估。这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的医疗保健护理人员如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等。医疗社工会与患者、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相互配合,制定患者的护理计划,以确保患者顺利从医院过度到社区护理设施。
此外,针对遭遇家暴、自杀、性侵等状况的患者,医疗社工会及时施予危机干预措施,包括为病人做风险评估,以确定病人出院后的潜在安全问题,并与相关医疗护理组织合作,为这些患者制定安全计划。
●针对残疾病患及其看护者:
林玉冰则在接触一对年长夫妇的过程中,意识到资源有限可能导致想在社区中安享晚年的病患无法顺从本意,而得到疗养院去。她说:“虽然那名女病患对丈夫独居表示担忧,她的丈夫也坦承将面临的孤独感,但由于欠缺家庭支持,夫妇两人的资源也有限,疗养院是当时唯一的安全选择。”
陈民凯则说:“我本身有机会与由医生、护士和综合医疗团队成的多学科队伍一起工作,经常会接触到20多岁的年轻病患,有些可能有精神健康方面的困扰,而药物治疗或许不足以帮助他们应对压力问题,因此得通过心理咨询等方法,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时,将保健和社会心理层面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陈民凯说,面对经济困境的病患及其看护者,可拨社会服务中心(Social Service Office)的热线:1800-222-0000。在网上可寻获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包括以下几个病患与看护者可参考的网站:
此外,医疗社工有时会充当病人和医疗团队之间的桥梁,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状况,决定适合的治疗计划,并在复杂的医疗融资系统中,协助病患及其家人找寻适合的补贴或援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