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些先天本能,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就是要增强和提升这些本能。美术、音乐、体育、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是比较容易加强的。大家是否记得在念书时,有些同学在各方面样样都行。促成他们在这些不同领域有突出表现的能力,是有“共同性”的。因此,我认为关键点是“能力”,而不是项目的多与少。

我们在过去成长的过程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接触很广泛,在家说的是闽南语方言,上课学华文、马来文和英文。电视和广播让我们接触不同的方言文化。中学时代爱看港剧,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听和说广东话。虽然这些都是方言,但也有丰富的文化。我相信这些生活中的熏陶,也增强了我们那一代人的语言能力。

在瑞士,几乎每个人都会说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再加上英语,就已经是四种语言了。他们并不担忧学这么多语言会感到混淆,反而是越学越轻松。瑞士的小朋友都是在成长阶段学习多种语言,所以我认为要有效地驾驭语言,就要在年幼成长阶段大量接触各种语言,甚至是方言。只要有学习的对象,加上环境和文化的支持,学习语言就不会枯燥无味。

近年来,对本地年轻人双语能力,尤其是华文的焦虑,似乎有增无减。身为一名1950年代华校毕业的双语工作者,我对语文的兴趣,以及尝试学习多种语言的经验,使我对掌握语言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我希望有关当局能放宽对媒体播放方言节目的管制,让类似港台电影或剧集以“原汁原味”播放,而不是以华语配音。我认为限制选择,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